讀取中...
讀取中...

為何需要推動 IPM 綜合防治蟑螂?

蟑螂是台灣最常見的病媒害蟲之一,主要棲息於潮濕、溫暖、食物與水源充足的環境,如廚房、倉庫、餐飲業場所、下水道、排水孔及各類建築物內外。台灣氣候高溫高濕,極為適合蟑螂繁殖,若不積極防治,極易快速擴散成災。

傳統蟑螂防治常依賴單一噴藥或餌劑,容易造成抗藥性問題,且效果無法持久。為了避免抗藥性蟑螂令土地或空間二度感染,宜家利環保科技特別導入IPM(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,綜合病媒防治)強調多層次、永續且環保的防治策略,從物理性趨避到實際環境用藥管理,實現「預防為主、防治並行」,從根本解決蟑螂問題。

蟑螂的危害

蟑螂不僅令人厭惡,更可能造成以下重大危害:

傳播病原:蟑螂已證實可攜帶40-50多種對脊椎動物的致病菌,例如: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、霍亂弧菌、鼠疫桿菌、麻風分支桿菌、痢疾桿菌、綠膿桿菌、大腸桿菌等病原體,污染食品與器具,導致食物中毒、腹瀉等疾病。 此外,蟑螂還能攜帶引起食物中毒的多種致病菌及蛔蟲卵、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卵、鞭蟲卵、蟯蟲卵、蠕蟲卵等。

引發過敏與氣喘:蟑螂體內的分泌物、排泄物、嘔吐物、蟑螂體表攜帶的細菌、寄生蟲卵以及蟑螂屍體乾後的粉未,長期暴露易引發皮膚炎、氣喘及呼吸道過敏症狀。

破壞物品與設備:蟑螂啃咬包裝材料、紙張及電線絕緣層,造成物品損壞與電氣短路等安全隱患。

損害企業形象與商譽:餐飲業、食品工廠、旅館等若發現蟑螂,將嚴重影響顧客信任與品牌聲譽,甚至可能被主管機關裁罰。

因此,防治蟑螂不僅是維護環境衛生的基本工作,更關乎健康安全與經濟效益。

IPM 綜合防治蟑螂的核心措施

宜家利倡導科學防治,落實以下措施:

環境管理:改善建築結構缺陷、封堵牆縫孔洞、加強垃圾管理與定期清潔,切斷蟑螂棲息與取食條件。

物理防治:使用蟑螂屋、膠黏陷阱等物理工具持續監測密度與熱點。

化學防治:在專業評估下精準施用低毒環保型藥劑(如凝膠餌劑、點滴式藥劑),避免無效濫用。

生物防治:以天然蟑螂忌避劑或生物抑制技術,降低環境衝擊。

教育宣導:提升居民、企業員工防治知識,落實自主管理。

持續監測與數據評估:定期監測蟑螂族群變化,調整防治策略以確保長效成果。

我們的承諾與服務

宜家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備專業團隊與豐富實務經驗,提供:

▷ 現場風險評估與防治規劃

▶ 蟑螂族群監測與熱點地圖分析

▷ 結構缺陷修繕建議與防蟑工程設計

▶ 法規遵循輔導、教育訓練與社區宣導

蟑螂防治不僅關乎當下環境衛生,更關乎長期健康與產業永續發展。選擇宜家利,落實 IPM 綜合防治,打造無蟑安全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