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取中...
讀取中...

為何需要推動 IPM 綜合防治鼠患?

鼠類不僅破壞環境、盜食糧食、損壞建築結構及設備,鼠糞或鼠尿作為鼠類傳染病的重要媒介,更可能攜帶多種病原體,如漢他病毒、鉤端螺旋體、沙門氏菌等,嚴重威脅公共衛生、食品安全及社區健康。台灣氣候溫暖潮濕,都市化程度高,人類活動密集,提供鼠類充足食物來源與棲息空間,使鼠患問題長期存在,並可能在缺乏有效管理時迅速擴大,影響社會與經濟安全。

生活常見老鼠分類與特性

台灣環境中最常見的鼠類可大致分為以下三種:

屋頂鼠(黑鼠,Rattus rattus)多見於屋頂、閣樓、假天花板等高處,善於攀爬,體型較小,尾巴長於身體。常出現在都市建築與倉儲空間。

挪威鼠(褐家鼠,Rattus norvegicus)體型較大,行動多在地面或地下(如水溝、地下室),善於打洞築巢,活動範圍廣,破壞力強。

小家鼠(Mus musculus)體型最小,善於隱匿於家具縫隙、牆角、儲藏間等處。繁殖力強,常在室內築巢。

此外,農村或山區亦可能見到 野鼠(如田鼠),牠們主要棲息於戶外田野或山林,但在資源缺乏時亦會入侵人類活動區域。

不同鼠種行為與棲息習性各異,因此防治措施需精準設計,對症下藥。

IPM 綜合防治鼠患

宜家利倡導導入 IPM(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,綜合病媒防治) 科學防治理念,以「預防為主、防治並行」為原則,在環境無法改變時,透過「不給來」、「不給住」、「不給吃喝」來逆向思考,研究老鼠是「怎麼來」、「怎麼躲」、「怎麼吃」,從根本解決鼠患問題:

辨識鼠種:藉鼠糞大小、鼠咬痕、鼠痕、出現地區、樣貌等資訊判別鼠種,再依其生態習性,製作適口性符合之誘餌,採取相應防治措施。

環境管理:巡視老鼠入侵路徑,盡可能改善建築結構缺陷、封堵鼠洞與縫隙、落實垃圾管理、清除雜物,切斷鼠類棲息與取食條件,避免持續入侵騷擾。
除捕獲之鼠隻,完成後該處施以滅菌消毒除臭杜絕病菌危害。

物理防治:設置捕鼠器、籠具、黏鼠板、鼠餌監測站等多元物理工具,長期監測鼠群棲息密度,針對不同鼠種習性部署熱點防治。

化學防治:必要時在專業評估下使用環保滅鼠藥劑,詳實記錄餌劑成分、鼠餌投放量、老鼠攝食量,降低環境衝擊並避免鼠類抗藥性問題。

生物與創新技術防治:開發智慧監測系統(如紅外線、感測陷阱),並選用天然忌避劑輔助防治。

教育宣導:強化社區、企業、校園的防鼠知識,提升全民防治意識。

監測與評估:每月定期巡視老鼠活動狀況並更新調整防鼠器材,透過監測數據建立鼠患熱點地圖,以數據分析防治成效,並檢討調整防治策略。

完工報告:完工後詳實撰寫完工報告,給客戶安心、放心的嚴謹服務。

我們的承諾與服務

宜家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專業團隊提供完整 IPM 防鼠服務,包含:

◆ 環境風險評估與防治規劃

◇ 鼠患監測數據分析

◆ 防鼠工程與結構缺陷改善建議

◇ 智慧防鼠設備與技術導入

◆ 法規輔導、教育訓練與社區宣導

鼠患防治不只是滅鼠,更是營造健康安全環境的長期工作。選擇宜家利,落實IPM科學防治,守護社區與產業永續。